您好,欢迎您访问我们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首页>>活动 > 正文

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问敖德萨

主办方: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

时 间:2025-04-05 19:48:41

地 点:北京

分享到:
详细介绍

孟子有著名的人禽之辨。

如果没有情感体验,所谓体道还有什么意义和情趣?老子所说的道,从一开始就与生命创造、生命活动不可分,它既不是绝对实体,也不是理念或概念,而是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的根源性存在。目的理性与具体理性是统一的,都与情感有关,这是儒家理性学说的特点。

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问敖德萨

从上边说,情感能够通向性理,具有理性形式。这种情态在名家学说中是找不到的。庄子的歌,正是一种悲情、悲歌,而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歌唱。[5] 冯友兰:《中国哲学简史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,第19-20章。非理性主义是从理性主义逃出的一条出路,这条路却不引向自由,而只更多地缠结到理性主义中去了,因为此时唤醒了一种意见,认为理性主义只消通过说不就被克服了,其实它现在只是更危险了,因为它被掩盖而更不受干扰地唱它的戏了。

正如当代自然教育家约瑟夫·克奈尔所说:科学是一种独特的语言,科学为我们提供知识。三、情感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在有关情感问题的思考中,最大的问题也许是情感与理性的关系问题。庄子说:哀莫大于心死。

孟子有志帅气之说,又有践形之说。在这里,心不是一个实体范畴,而是一个存在功能范畴。因此,道德心具有超越性,而神明心具有创生意。墨子的宗教学说也是属于这种超越思维。

他的观复之学,即是归极复本之学,即恢复到最初状态,这是未经雕琢、未经分化的本真状态,这种状态看似婴儿,实则超越一切认识,直接把握道体。[2] 见《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》,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。

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问敖德萨

所谓存在认知,是对人的存在(包括精神存在)及其根源的自我认识,这种认识又被看作是人的存在本体的自我呈现。它不是以建构理论为特点,而是以躬行践履为目的。总之,中国的心灵哲学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哲学,它在解决人类精神生活、提高心灵境界方面,具有永久的价值和意义。体会之心(即体验之心)不像认知心,与物为对,而是消除了心与物、内与外的对立,因而能成其大。

有人称之为逆觉[5],意在说明它是本体认知。因此,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,必须返回到心灵自身,进行溯本探源式的全体把握,此即所谓直觉。真心是排除一切对象认识的虚灵明觉之心,唯有这种真心才能获得真知。这些都是中国心灵哲学所取得的成就,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。

中国传统的哲学家们都把他们的学说称之为践道之学或践履之学,就是以道为心之所向而能亲身践行之,决不是仅仅变成一种理论学说。从存在的意义上说,心是活动的,不是静止不动的,就是说,一切心理现象、心理活动都是在时间中进行的。

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问敖德萨

这不能不说是心灵的超越。它并不承认有什么佛,但是却要人去成佛,它要成就的,正是自我超越的、无着无住、无滞无碍、任运自在的心灵境界。

因为中国哲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心灵境界,而不是发展知识。中国哲学是一种人的哲学,人的哲学不仅要找到人的存在,而且要寻找人的意义和价值,它必须超越有限自我而实现大我或真我。[4] 正是讲神明之心,而不是认知心,更不是以世俗之是非为是非的成心。后者则以坚守主客、内外的界限为特征,因而是相对的。前者以破除主客、内外的界限为特征,因而是绝对的。比如庄子关于鱼之乐、蝴蝶梦的体验,就是最著名的例子。

二、体验与直觉——自我超越的根本方法 但是,心毕竟是活动的,不仅有知觉认识活动,而且有情感、意志活动。心的特征不仅表现在智能方面,而且表现在价值、意义的不断创造方面,这对人的生命而言更为重要。

朱子说:诚者体也,道者用也。他举医者以手足麻痹不知痛痒为不仁,说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,正是从体验上说的。

庄子提倡无知之知,反对一切具体的知识,就是为了获得真知。这种境界的实现意味着与天地同其德,个体生命虽有限而可以达到无限,虽暂时而可以实现永恒。

中国哲学所关注的是同超越意识相联系的本体体验,即所谓体道。真心就是真知,真知就是天人合一之道,无主客、无内外、无天人、无物我,人即天、天即人,超越一切对立,进入无人无我的精神境界。作为心灵存在与活动的主要方式,直觉更多地同知相联系,体验更多地同情相联系,意向意志则与心理学所说的意相联系,但实际上它们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开的,也就是整体性的。儒家认为,人就其本性而言,具有一种善或向善的目的性,人在宇宙之间可以挺立,可以堂堂正正作人(陆象山语),并能够参赞天地之化育,为天地立心(张载语)。

《中庸》说:诚者,天之道也。道德心来源于宇宙生生之道,神明之心则是其作用。

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心灵 超越 。这既是心灵的创造,又是自己实现自己的过程。

诚是天人合一的范畴,也是价值真理范畴。作为个体的、现实的、感性的人,他的心灵不能不具有相对性和有限性,但是,从生命的本源处说,从心灵的创造性而言,它又是无限的、绝对的。

这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美学境界,主观与客观统一,普遍与个别统一,人与自然统一。中国哲学家普遍承认并接受这样一个命题:意者心之所发、志者心之所向。可见直觉作用是重要的。中国心灵哲学所讲的,大都是美学体验与道德体验,其中也有宗教体验。

它所追求的是人生的真谛,也就是心灵的真实存在。万物充满生意,它是同自家生意完全一致的,因为它已经消除了心与物的界限与对立。

人不仅能够运用语言符号,而且能够领悟到人是什么,能够创造出一个意义世界,这就是心灵境界。这种形上学在解决人类精神生活的问题上至今是有意义的。

佛教哲学也是实现它所追求的心灵境界,并不是达到彼岸的实在。荀子所说凡以知,人之性也。

热门文章

热门文章

更多 >

专题

更多 >
广告位